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寄递服务企业收寄物品安全管理规定(试行)

时间:2024-07-03 23:22:35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061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寄递服务企业收寄物品安全管理规定(试行)

国家邮政局


寄递服务企业收寄物品安全管理规定(试行)



  第一条 为加强寄递物品安全管理,防止禁寄物品流入寄递渠道,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寄递服务企业收寄物品时必须加强安全验视,核对无误后加盖验视章或签字确认。应严格执行《禁寄物品指导目录及处理办法》的规定,按照“谁经营、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收寄验视制度。

  第三条 寄递服务企业对不能确定安全性的存疑物品,应要求寄件人出具相关部门的安全证明。否则,不予收寄。寄递服务企业收寄已出具安全证明的物品时,应如实记录收寄物品的名称、规格、数量、收寄时间、寄件人收件人名址等内容,记录保存期限应不少于1年。

  第四条 寄递服务企业受网络购物、电视购物和邮购等经营者委托从事物品寄递服务的,应与委托方签订安全保障协议。所签订的协议应报本省(区、市)邮政管理局备案。寄件人应在国家法律规定范围内,生产、经营、销售适合寄递的物品,并对所寄递物品承担相应责任。

  第五条 寄递服务企业从事代收货款业务,应到本省(区、市)邮政管理局备案。寄递服务企业代收货款时,应明确告知收件人的权利义务。寄递服务企业与寄件人结算代收货款的期限应不超过1个月,应建立代收货款台账,如实记录寄件人、收件人信息和货款金额等内容,台账保存期限应不少于1年。

  第六条 邮政监管机构应向社会公告承担网络购物、电视购物和邮购等物品寄递服务,以及办理代收货款业务的企业名录。

  第七条 寄递服务企业应采取各种安全措施,保障收寄物品和寄递服务人员的安全。除配合公安、国家安全、海关等机关依法侦破案件外,寄递服务企业对寄件人、收件人和收寄物品的相关信息负有保密责任。对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查处来源不合法及假冒伪劣等商品的工作,寄递服务企业应予以积极配合。

  第八条 寄递服务企业应强化员工的安全教育和安全技能培训,加强经营的规范管理和安全防范。应制定收寄物品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并报本省(区、市)邮政管理局备案。

  第九条 各省(区、市)邮政管理局应加强对寄递服务企业收寄物品安全的监管。对违法收寄,损害国家利益、消费者权益的企业和人员,应配合相关部门依法查处。

  第十条 本规定由国家邮政局负责解释。

  第十一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关于市人民政府重要新闻报导送审的办法(试行)

上海市政府


关于市人民政府重要新闻报导送审的办法(试行)
上海市政府



为加强与各新闻单位的联系,提高对市人民政府重要工作活动新闻报导的质量,特作如下规定:
一、凡属下列新闻报导,需经市人民政府领导同志或秘书长审核:
(一)全市性的重要经济政策、规定、措施。
(二)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有关统计数字。
(三)全市性的重大基本建设项目、技术改造措施项目,包括中外合资经营项目。
(四)市政府和市政府各委、办、局的机构和人事变动。
(五)市政府的重要会议报导。
(六)市政府领导同志的重要活动(不包括外事活动)。
(七)其他需经市政府审核的重要新闻报导。
二、凡属市人民政府各委、办、局主管业务范围的新闻报导,需经各有关委、办、局领导同志审核,其中涉及全市性的重要新闻报导,需报请市政府领导同志审核。
三、凡属市政府领导同志参加的外事活动新闻报导,需经市外事办公室领导同志审核;其中属于对外经济活动新闻报导,由市进出口办公室①领导同志审核。重要的也要报请市政府领导同志审核。
注①市进口办公室现为市对外经贸委。
四、市政府办公厅及各委、办均应指定专人,加强同各新闻单位联系,沟通情况;亦请各新闻单位编辑、记者同市政府各委、办对口,分工负责把好新闻报导的质量关。



1983年11月3日

卫生部关于加强急诊抢救和提高应急能力的通知

卫生部


卫生部关于加强急诊抢救和提高应急能力的通知
卫生部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和疾病谱的改变,以及工业、交通的迅速发展,急救病人和各种灾害、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逐年增加。有的重大灾害、事故导致成批人员伤亡。实践证明急诊抢救工作在救治伤病员,保障人民健康,保护劳动力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医疗部门对
灾情、事故的应急能力和日常急救工作水平特提出以下要求:
一、汛情较严重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区的卫生行政部门,要在当地政府统一领导下成立防病救灾领导小组,由1名主管业务工作的厅(局)长担任组长。要建立起一支指挥灵、行动快,常备不懈急诊抢救系统。做到组织、思想、技术、物资四落实。
二、要加强各级急救站(急救中心)的急诊抢救工作。配备必要的抢救人员,改善急救通讯设备,建立健全信息管理。认真改进救护车的管理办法,使分散在各医疗单位的救护车统一管理、调动,切实发挥在救护工作中的作用。提高抢救人员的应急能力,做到通讯灵敏、指挥有效、抢
救及时、减少伤亡。
三、加强医院急诊科(室)的建设,把急诊科(室)的建设作为医院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要配备固定的人员编制,充实技术骨干,增添必要的抢救、监护设备,改进急诊(室)条件,提高抢救成功率。
四、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要建立健全各种灾害、事故的报告制度,做到信息准确、及时。凡重大灾害、事故一次伤亡50人以上的,要在情况了解清楚后立即上报卫生部。上报内容应包括灾情、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伤亡情况以及当地组织抢救的领导、人员、设备、
药品、抢救能力和需要解决的问题等。



1987年7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