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关于印发《中国人民建设银行贷款后评价实施办法》的通知

时间:2024-06-29 04:16:29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744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关于印发《中国人民建设银行贷款后评价实施办法》的通知

建设银行


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关于印发《中国人民建设银行贷款后评价实施办法》的通知
建设银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分行:
为适应建设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转变过程中对贷款管理工作的要求,加强贷款的风险管理,提高贷款管理工作水平,减少和转移贷款风险,促进贷款回收,现将《中国人民建设银行贷款后评价实施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中国人民建设银行贷款后评价实施办法

(1995年9月27日中国人民建设银行第42次行长办公会通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完善建设银行贷款管理,检验贷款评审和贷款实施管理工作质量,总结贷款决策的经验,提高贷款评审决策和贷款实施管理水平,规范贷款后评价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贷款后评价是对已建成投产或正在建设实施的贷款项目建设实施、生产经营状况、贷款的使用、贷款本息回收、银行效益等情况进行分析、考核,对未来经济效益和贷款风险进行预测,并对照原评估指标进行评价分析的工作过程。
第三条 贷款后评价的对象,主要是利用建设银行信贷资金(包括本、外币)发放贷款的项目。
第四条 贷款后评价项目选择的范围包括:建成投产的项目和在贷款实施过程中出现重大问题(如项目严重超概算、其他资金不到位、建设条件或市场条件发生重大变化等)的在建项目。
第五条 贷款后评价项目确定可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项目;根据工作需要,也可指定不同类型的典型项目。包括:
1.成功的效益好的项目;
2.失败的或有重大问题的项目;
3.逾期贷款较多的项目;
4.其他能提供典型经验的项目。
第六条 贷款后评价工作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重点审查的原则。可按照建设银行贷款决策权限划分的有关规定,由各级行组织开展其权限范围内贷款后评价工作;有必要时总行可以直接进行贷款后评价或由总行组织开展交叉评价。
第七条 贷款项目后评价的工作程序:
1.确定后评价项目;
2.制定后评价工作计划;
3.收集项目建设和生产经营情况的资料和数据;
4.根据本办法各项内容要求,对数据资料进行整理、计算、对比和分析;
5.编写后评价报告;
6.上报后评价报告,并将评价中揭示的重要问题及其对策或建议反馈给其他有关部门。
第八条 贷款后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
1.借款人资信和生产经营状况分析;
2.贷款使用和项目建设实施情况分析;
3.贷款项目财务效益评价;
4.银行效益及风险评价;
5.结论与建议。

第二章 借款人资信和生产经营状况分析
第九条 对借款人(企业)的基本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
第十条 借款人经营管理情况。内容包括:
1.借款人的资产负债状况,要求借款人报送近2年的资产负债表,并据此计算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
2.借款人近2年生产经营计划完成情况,包括劳动生产率、销售收入、利润及税金等情况;
3.借款人各项经营管理组织形式及其效能情况。
第十一条 借款人资信情况,主要内容包括:
1.借款人偿债(包括偿还建行各类贷款)情况;
2.借款人的资信等级评定和变动情况。
第十二条 对企业产、销情况、生产能力利用率进行分析。生产能力利用率计算公式为:
年实际产量
生产能力利用率=----------------×100%
设计年生产能力
第十三条 进行设备、工艺技术及其他生产条件情况分析,内容包括:
1.生产设备、工艺技术情况;
2.项目生产用的主要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动力等的品种、质量、数量的供应与实际需要的比较;
3.流动资金供应与生产的实际需要的比较,借款人流动资金自补能力情况,计算项目建成投产后近2年来自有流动资金数额占全部流动资金额的比例,计算公式为:
自有流动资金额
自有流动资金占有率=--------------×100%
实际流动资金额
式中,自有流动资金额和实际流动资金额分别指的是项目建成投产后近2年来实际年平均自有流动资金余额和实际年平均占用流动资金余额。
第十四条 产品销售市场情况分析,主要包括:
1.项目投产以来的产品质量、销售情况。
2.分析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包括产品质量对产品销售的影响,预测产品市场需求前景;针对产品市场销售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3.分析项目评估报告中市场需求预测的数字和结论与实际情况差异及其主要原因。

第三章 贷款使用和项目建设实施情况分析
第十五条 编制《项目建设概况表》(评价表1),对重大项目要说明落实投资管理责任制情况,效果及存在的问题。
第十六条 编制《项目投资来源表》(评价表2),进行投资资金来源变化情况分析。
计算借款人自有资金(资本金)占总投资的比例,并与评估结果进行比较,着重说明项目自有资金是否按期足额投入;银行贷款是否按计划到位;部门、地方和其他非金融机构是否遵守承诺,按期将自筹资金划入;建行贷款占项目总投资的比例。
第十七条 编制《实际固定资产投资超支原因分析表》(评价表3)对实际固定资产投资超支原因进行分析。
第十八条 项目建设工期情况分析。将项目实际建设工期与项目计划工期进行比较,分析变动的原因,计算建设工期延长(或缩短)时间并与同等条件的项目进行对比分析。公式为:
建设工期延长(或缩短)时间=实际建设工期(月)--计划工期(月)
第十九条 单位生产能力投资分析。计算公式为:
项目实际固定资产总投资额
单位生产能力实际投资=----------------------------
项目实际形成生产能力
应将计算结果与评估报告中的预测数进行比较,与同类型已竣工项目的实际数字进行比较,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第二十条 对贷款经办行在贷款实施管理中的管理方法和措施及其管理水平进行评价。要重点审查贷款承诺条件的落实情况,说明经办行针对贷款执行中出现的问题采取了哪些必要措施,对控制风险提出了哪些合理化建议及其被有关部门采纳情况和实际效果,在贷款实施管理工作上有哪些经验和教训。

第四章 借款人财务效益评价
第二十一条 财务效益后评价是指按照借款人经营业务中实际发生的投入产出物价格和税率,计算借款人发生的实际费用和产生的实际效益,并在新的时点上,依据国家现行财税制度和价格体系,预测项目计算期内未来时间将要发生的效益和费用,据以考察借款人的财务盈利能力和财务清偿能力。
第二十二条 财务效益后评价的内容包括基本财务报表编制和数据分析、财务盈利能力分析、评价和预测。财务效益后评价主要评价指标为财务内部收益率和投资利润率。
第二十三条 财务效益后评价指标的结果与评估报告中对应指标的数据进行对比,着重从项目固定资产投资、流动资金、建设工期、达产年限和达产率、产品销售量、销售价格、产品成本、汇率等因素的变化来分析其对评价指标的影响,找出影响评价指标的主要因素,并进一步分析引起这些主要因素变化的深层原因。
第二十四条 财务效益后评价基本报表编制和数据分析。
编制《总成本计算表》(评价表4)。将评价表4所提供的成本数字与评估报告中对应值相比较,找出影响成本变化的主要因素,分析其影响程度。
编制《损益表》(评价表5)。将评价表5中的实际数与评估报告中预测数相比较,着重从产品销售量、销售价格、成本、税率的变化等方面分析并找出引起利润变化的主要原因。
编制《贷款偿还期计算表》(评价表6)。根据评价表6的有关数字,并与评估报告中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各项还款资金来源变化的主要原因。
编制《财务现金流量表(全部投资)》(评价表7)。该表是以全部投资作为计算考核基础,分析计算项目实际已发生的各年现金流量,并据此预测计算期内未来各年现金流量,用以计算后评价财务内部收益率。
第二十五条 财务盈利能力后评价,包括以下指标:
(一)财务后评价内部收益率(FIRRe),是指项目在计算期内各年净现金流量现值累计等于零时的折现率,表达式为:
n --t
∑ (CI--CO)t ·(1+FIRRe) =0
t=1
式中:CI——现金流入量;
CO——现金流出量;
(CI--CO)t ——第t年的净现金流量;

∑ ——项目计算期总和(t=1,2,3……n);
t=1
FIRRe——财务后评价内部收益率。
项目计算期包括建设期和有效生产期。建设期根据项目已发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有效生产期根据主要生产设备的折旧年限和产品寿命期确定。为便于与评估结果相比较,计算期应尽可能与评估报告一致。
后评价内部收益率与项目实际资金成本比较,若等于或大于资金成本,表明项目在财务上达到或超过了资金成本所要求的最低盈利能力。后评价内部收益率还应与项目评估时的财务内部收益率进行比较。
(二)后评价投资利润率,是指项目投产后各年实际生产期内满负荷生产年份,实现利润总额与项目实际总投资之比率。计算公式为:
年实现利润总额
投资利润率=--------------×100%
项目实际总投资
项目固定资产总投资额 项目实际占用
上式中:项目实际总投资= +
(含建设期利息) 流动资金额
若项目投产后实际生产期无满负荷年份,年利润总额则取实际生产年份中年利润总额平均值。
第二十六条 对于在建项目的财务后评价,除实际发生的数据外,均须根据新情况,预测未来的费用和效益。

第五章 银行效益及风险评价
第二十七条 贷款偿还情况评价。主要分析利息实收率、贷款偿还期和到期贷款偿还率。
(一)利息实收率是指到期实际收取利息累计额与到期应收利息累计额的比率。计算公式为:
到期实际收取利息累计额
利息实收率=--------------------------×100%
到期应收利息累计额
(二)到期贷款偿还率是指从借款人投入资金到后评价时止,借款人实际偿还贷款额与按借款合同到期应偿还贷款额之比率。计算公式为:
到期累计已偿还贷款额
到期贷款偿还率=--------------------------×100%
到期应偿还贷款额
利息实收率、到期贷款偿还率等于1时,表明借款人已按借款合同偿还贷款本息;当利息实收率、到期贷款偿还率小于1时,表明借款人未按借款合同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对此要进行风险分析,说明风险来源,有无消除或转移办法,原设定担保执行情况。
(三)贷款偿还期。它是指在国家现行财税制度规定及项目具体财务条件下,以项目投产后可用作还款的利润、折旧及其他收益偿还固定资产投资贷款所需要的时间。后评价贷款偿还期一般采用列表法计算。见《贷款偿还期计算表》(评价表6)。
计算后评价贷款偿还期时,应将后评价贷款偿还期与评估时测算的贷款偿还期和借款合同所确定的贷款偿还期进行比较,分析借款人是否能按期偿还建设银行贷款。如不能按期偿还时,应分析原因,提出加快贷款回收的对策和建议。
第二十八条 调查分析借款人在我行开设结算户情况和借款人正常生产年份在我行的年平均存款余额情况。
第二十九条 计算存贷比率,分析项目贷款的实际以贷吸存效果。计算公式为:
借款人在建设银行存款余额
实际存贷比率=----------------------------×100%
借款人从建设银行贷款余额
式中,借款人在建设银行存款余额是指借款人近2年在建设银行的实际年平均存款余额,借款人从建设银行贷款余额是指建设银行近2年为借款人实际发放的年平均固定资产贷款余额和年平均流动资金贷款余额之和。
第三十条 银行效益评价的结果与项目评估报告中对应的指标数据和定性分析结果进行比较。如果两者之间有较大的差异,要分析出现变化的主要原因。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第三十一条 编制《贷款后评价指标对照表》(评价表8)
第三十二条 综合论述后评价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包括:
1.贷款评估和决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在项目实施管理过程及运营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3.因政策、体制原因产生的问题。
第三十三条 结论:说明贷款成功与否,存在问题的性质与风险的程度。
第三十四条 针对评价中所发现的主要问题,提出建议。建议的内容包括:
1.为加强贷款的评估、决策和监理应采取的措施;
2.为改进项目的实施和运营应采取的措施;
3.提出提高项目经济效益,转移和分散贷款风险和加快贷款回收的措施和建议。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原则上适用于流动资金贷款后评价。
第三十六条 贷款后评价报告及有关的数据和资料是项目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归入项目档案,妥善保管。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由建设银行总行负责解释。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自1996年3月1日起施行。

附表:
项目建设概况表
评价表1:
--------------------------------------------------------------------------------------
| 序 | 项 目 概 况 | | |
| | | 内 容 或 数 量 | |
| 号 | 指 标 名 称 | | |
|------|------------------------------|--------------------------|--------------|
| 1 |项目名称 | | |
|------|------------------------------|--------------------------|--------------|
| 2 |项目建设性质 | | |
|------|------------------------------|--------------------------|--------------|
| 3 |项目类型 | | |
|------|------------------------------|--------------------------|--------------|
| 4 |项目可研报告批复单位和时间 | | |
|------|------------------------------|--------------------------|--------------|
| 5 |项目评估单位及主要负责人 | | |
|------|------------------------------|--------------------------|--------------|
| 6 |项目贷款审批行 | | |
|------|------------------------------|--------------------------|--------------|
| 7 |建行承诺贷款数 | 万元 | |
|------|------------------------------|--------------------------|--------------|
| 8 |建行实放贷款数 | 万元 | |
|------|------------------------------|--------------------------|--------------|
| 9 |项目开工年月 | | |
|------|------------------------------|--------------------------|--------------|
| 10|项目竣工年月 | | |
|------|------------------------------|--------------------------|--------------|
| 11|计划工期 | | |
|------|------------------------------|--------------------------|--------------|
| 12|实际工期 | | |
|------|------------------------------|--------------------------|--------------|
| 13|概算总投资 | 万元 | |
|------|------------------------------|--------------------------|--------------|
| 14|实际完成总投资 | 万元 | |
|------|------------------------------|--------------------------|--------------|
| | | | |
--------------------------------------------------------------------------------------
填表说明:1.“项目建设性质”按“基建”、“技改”填列。
2.“项目类型”按“大”、“中”、“小”、“限上技改”、“限下技改”填列。
3.“概算总投资”按第一次批准的概算数额填列。
4.“计划工期”按评估报告的工期填列,对于未做过评估的项目按初步
设计批复的工期填列。
项目投资来源表
评价表2: 金额单位:万元人民币、万美元
--------------------------------------------------------------
| 序 | | | |
| | 项 目 | 评估数 | 实际数 |
| 号 | | | |
|------|--------------------------|----------|----------|
| 1 | 一、固定资产投资来源 | | |
|------|--------------------------|----------|----------|
| 2 | | 企业自有资金 | | |
|------| |------------------|----------|----------|
| 3 | | 建行贷款 | | |
|------| 人 |------------------|----------|----------|
| 4 | | | | |
|------| 民 |------------------|----------|----------|
| 5 | | | | |
|------| 币 |------------------|----------|----------|
| 6 | | | | |
|------| |------------------|----------|----------|
| 7 | | | | |
|------|------|------------------|----------|----------|
| | | 建行外汇 | | |
| 8 | | | | |
| | | 贷款(币种) | | |
|------| 外 |------------------|----------|----------|
| 9 | | | | |
|------| |------------------|----------|----------|
| 10| | | | |
|------| 汇 |------------------|----------|----------|
| 11| | 小计(折美元) | | |
|------| |------------------|----------|----------|
| 12| | 折人民币 | | |
|------|--------------------------|----------|----------|
| 13| 二、流动资金支出 | | |
|------|--------------------------|----------|----------|
| | 三、流动资金来源 | | |
| 14| | | |
| | 小计 | | |
|------|--------------------------|----------|----------|
| 15| 1.银行贷款 | | |
|------|--------------------------|----------|----------|
| 16| 其中:建行贷款 | | |
|------|--------------------------|----------|----------|
| 17| 2.企业自有流动资金 | | |
--------------------------------------------------------------
--------------------------------
实际数比评估 | |
| 备注 |
数增减额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填表说明:外汇折美元、折人民币请注明各时期实际折算汇率。
实际固定资产投资超支原因分析表
评价表3: 金额单位:万元人民币
--------------------------------------------------------------------------------
| | | 占超概算投资 |
| 超支(节约)因素分类 | 超概算投资金额 | |
| | | 总额比重(%) |
|------------------------------------|------------------|------------------|
|1.预留投资缺口 | | |
|------------------------------------|------------------|------------------|
|2.设计漏项和设计变更 | | |
|------------------------------------|------------------|------------------|
|3.工期延长 | | |
|------------------------------------|------------------|------------------|
|4.建设单位自行提高建设标准和规模 | | |
|------------------------------------|------------------|------------------|
|5.主要设备和建筑材料价格变动 | | |
|------------------------------------|------------------|------------------|
|6.外汇汇率变动 | | |
|------------------------------------|------------------|------------------|
|7.银行贷款利率变动 | | |
|------------------------------------|------------------|------------------|
|8.损失浪费投资 | | |
|------------------------------------|------------------|------------------|
|9.建设期利息 | | |
|------------------------------------|------------------|------------------|
|10.投资方向税 | | |
|------------------------------------|------------------|------------------|
|11.其 他 | | |
--------------------------------------------------------------------------------
------------------------------------------------
超评估 | 占超评估投资 | |
| | 备 注 |
投资金额 | 总额比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填表说明:若某项因素节约投资,则用“--”号表示。
附:1.项目实际固定资产总投资超概算投资 万元;
2.项目实际固定资产总投资超评估资 万元。
总成本计算表
评价表4: 金额单位:万元人民币
------------------------------------------------------------------------------
| | | 评估预测数 | 投 产
| 序 | 成 本 项 目 | |------------
| | |(正常生产年份)|19××年|
| 号 |----------------------------------|----------------|----------|
| | 生产负荷 | ××%负荷 |××%负荷|
|--------|----------------------------------|----------------|----------|
| 1 |外购原材料 | | |
|--------|----------------------------------|----------------|----------|
| 2 |外购辅助材料 | | |
|--------|----------------------------------|----------------|----------|
| 3 |外购燃料及动力 | | |
|--------|----------------------------------|----------------|----------|
| 4 |工资及福利费 | | |
|--------|----------------------------------|----------------|----------|
| 5 |折旧费 | | |
|--------|----------------------------------|----------------|----------|
| 6 |修理费 | | |
|--------|----------------------------------|----------------|----------|
| 7 |维简费 | | |
|--------|----------------------------------|----------------|----------|
| 8 |租赁费 | | |
|--------|----------------------------------|----------------|----------|
| 9 |摊销费 | | |
|--------|----------------------------------|----------------|----------|
| 10 |财务费用 | | |
|--------|----------------------------------|----------------|----------|
|10.1|长期负债利息支出 | | |
|--------|----------------------------------|----------------|----------|
|10.2|流动资金利息净支出 | | |
|--------|----------------------------------|----------------|----------|
|10.3|汇兑损失和金融机构手续费 | | |
|--------|----------------------------------|----------------|----------|
| 11 |其他费用 | | |
|--------|----------------------------------|----------------|----------|
| 12 |在产品·自制半成品期初余额 | | |
|--------|----------------------------------|----------------|----------|
| 13 |在产品·自制半成品期末余额(一) | | |
|--------|----------------------------------|----------------|----------|
| 14 |总产品 | | |
|--------|----------------------------------|----------------|----------|
| 15 |经营成本 | | |
------------------------------------------------------------------------------
--------------------------------------------------------------------------------------
后 | 实 际 数 | 评 价 预 测 数 |备 注|
----------|----------------------------------|----------------------------|------|
19××年|19××年|19××年|19××年|19××年|19××年|……| |
----------|----------|----------|----------|----------|----------|----|------|
××%负荷|××%负荷|××%负荷|××%负荷|××%负荷|××%负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填表说明:
(1)在生产中,有进口原材料及备品备件的,请在备注栏注明金额;
(2)第14行“总成本”=(1+2+3+4+5+6+7+8+9+10+11+1
2--13)行;
(3)第15行“经营成本”=(14--5--9--10--12+13)行。
损益表
评价表5: 金额单位:万元人民币
----------------------------------------------------------------------------
| | | 评估预测数 | 投 产 后 |
| 序 | 项 目 | |----------------------|
| | |(正常生产年份)|19××年|19××年|
| 号 |--------------------|----------------|----------|----------|
| | 生产负荷 | ××%负荷 |××%负荷|××%负荷|
|--------|--------------------|----------------|----------|----------|
| 1 |产品销售收入 | | | |
|--------|--------------------|----------------|----------|----------|
| 2 |销售税金及附加 | | | |
|--------|--------------------|----------------|----------|----------|
| 3 |总成本 | | | |
|--------|--------------------|----------------|----------|----------|
| 4 |其他业务利润 | | | |
|--------|--------------------|----------------|----------|----------|
| 5 |投资收益 | | | |
|--------|--------------------|----------------|----------|----------|
| 6 |营业外净支出 | | | |
|--------|--------------------|----------------|----------|----------|
| 7 |利润总额 | | | |
|--------|--------------------|----------------|----------|----------|
| 8 |弥补以前年度亏损 | | | |
|--------|--------------------|----------------|----------|----------|
| 9 |应纳税所得额 | | | |
|--------|--------------------|----------------|----------|----------|
| 10 |所得税 | | | |
|--------|--------------------|----------------|----------|----------|
| 11 |税后利润(9--10)| | | |
|--------|--------------------|----------------|----------|----------|
| 12 |盈余公积金、公益金 | | | |
|--------|--------------------|----------------|----------|----------|
| 13 |应付利润 | | | |
|--------|--------------------|----------------|----------|----------|
| 14 |未分配利润 | | | |
|--------|--------------------|----------------|----------|----------|
| 15 |可用于还款的利润 | | | |
----------------------------------------------------------------------------
--------------------------------------------------------------------------------
实 际 数 | 评 价 预 测 数 |备 注|
----------------------------------|--------------------------------|--------|
19××年|19××年|19××年|19××年|19××年| …… | |
----------|----------|----------|----------|----------|--------|--------|
××%负荷|××%负荷|××%负荷|××%负荷|××%负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不分页显示   总共2页  1 [2]

  下一页

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出席常委会会议请假规定》《四川省人大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参加会议请假规定》的通知

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


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出席常委会会议请假规定》《四川省人大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参加会议请假规定》的通知




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省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常委会各办事工作机构,各市(州)人大常委会:
  《四川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出席常委会会议请假规定》、《四川省人大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参加会议请假规定》已经2013年8月27日四川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第十一次会议通过,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


1.四川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出席常委会会议请假规 2.四川省人大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参加会议请假规定




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
2013年9月10日




附件1:四川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出席常委会会议请假规定


  为加强省人大常委会建设,进一步规范完善常委会会议制度,严肃会议纪律,提高会议质量,切实维护和保障常委会集体行使权力的合法性、高效性,根据《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议事规则》、《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守则》,制定本规定。
  一、常委会组成人员要切实履行法定职责,妥善安排工作,依法按时出席常委会会议。
  二、常委会会议一般逢单月下旬召开,常委会办公厅提前15日发布会议通知,常委会组成人员应及时书面回复参会信息。
  三、除以下情形可以请假外,不得缺席常委会会议。
  1、因病住院或遵医嘱需要卧床休养的;
  2、出国出访的;
  3、参加全国性、全省综合性会议,并要主持会议或在会上讲话、发言的;
  4、需完成重大应急工作的。
  四、常委会组成人员不能出席常委会会议的, 一般应在会议召开3日前履行书面请假手续,说明具体事由,并报经常委会秘书长批准。未经秘书长书面批准,不得缺席。
  五、常委会组成人员未履行请假手续或请假未予批准,一次不出席常委会会议的,给予通报;连续两次或一年内累计达3次的,报经常委会主任会议同意,建议其按照有关程序辞去常委会组成人员职务。
  六、常委会会议期间,常委会组成人员有本规定三所列情形,不能出席某一次全体会议的,应向常委会秘书长请假;不能出席分组会议的,应向小组召集人请假。未经批准不得缺席。
  七、常委会会议期间,常委会组成人员不得擅自离开会场。擅自离开会场或安排顶替的,视为缺席本次会议。
  八、严格常委会会议考勤制度。每次常委会会议出席情况将及时报送常委会主任、副主任。每年集中通报一次常委会委员出席常委会会议情况。



附件2:四川省人大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参加会议请假规定

  为加强省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建设,进一步规范完善常委会和专委会会议制度,严肃会议纪律,提高会议质量,切实维护和保障常委会、专委会集体行使权力的合法性、高效性,根据《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议事规则》相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一、专委会组成人员要切实履行法定职责,按照年度各次常委会、专委会会议和活动的预定日期,妥善安排工作,依法按时参加会议。
  二、常委会会议一般逢单月下旬召开,常委会办公厅提前15日发布常委会会议通知;专委会办公室提前7日通知专委会会议;专委会组成人员应及时书面回复参会信息。
  三、除以下情形可以请假外,不得缺席常委会和专委会会议。
  1、因病住院或遵医嘱需要卧床休养的;
  2、出国出访;
  3、参加全国性、全省综合性会议,并要主持会议或在会上讲话、发言的;
  4、需完成重大应急工作的。
  四、专委会组成人员不能列席常委会会议的, 一般应在会议召开3日前履行书面请假手续,说明具体事由,经专委会主任委员同意后报常委会秘书长批准;专委会组成人员不能出席专委会会议的,应提前向专委会主任委员请假并说明事由。未经批准不得缺席会议。
  五、专委会组成人员未履行请假手续或请假未予批准,一次不列席常委会会议的,给予通报;连续两次或一年内累计达3次的,报经常委会主任会议同意,建议其按照有关程序辞去专委会组成人员职务。
  六、专委会组成人员未请假或请假未予批准,一次不出席专委会会议的,由专委会给予通报;全年不出席专委会会议或不履行法定职权超过5次的,可报经常委会主任会议同意,建议其按照有关程序辞去专委会组成人员职务。
  七、常委会会议期间,专委会组成人员有本规定三所列情形,不能列席某一次全体会议的,应经专委会主任委员同意,向常委会秘书长请假;不能列席分组会议的,应向小组召集人请假。未经批准不得缺席。
  八、严格会议考勤制度,每年集中通报一次专委会组成人员列席常委会会议、出席专委会会议情况。
  九、常委会办事工作机构负责人列席常委会会议,参照本规定执行。





企业科技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

国家经委 国家科委等


企业科技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

1987年10月27日,国家经委、国家科委等

一、企业继续教育的指导思想和任务
1.继续教育是对科技人员进行知识更新和补缺,加速智力开发的教育。它的任务是全面提高科技人员素质,推动科学技术进步,实现科技管理现代化,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服务。它是深化企业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适应新技术革命形势的基本对策之一。
2.继续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坚持按需施教、学用结合、定向培训、讲求实效的原则,做到当前与长远、理论与实践、普遍提高与重点培养、知识广博与专深相结合。
3.继续教育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发展和科技人员的切身利益。参加继续教育是科技人员应享有的权利和义务。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采取有力措施,积极组织科技人员学习新知识,跟踪新技术和高技术,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创新能力。

二、企业继续教育的对象、内容和培训目标
4.企业继续教育的对象是具有中专以上文化程度或初级以上技术职务,从事生产建设、科研、设计、科技管理及其它技术工作的在职科技人员,重点是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务的科技骨干和优秀青年科技人员。生产、科研中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要优先培训。
5.继续教育的内容要紧密结合企业技术进步、产品更新以及管理现代化的需要确定,重点是补充新知识与提高实际工作能力的训练。通过继续教育改善科技人员的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面,使其专业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与岗位和技术职务相适应;尤其要学习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增强技术改造、产品设计、技术攻关的创造能力。
6.企业的继续教育要按照科技人员的不同层次确定培训目标:
高级科技人员要学习和掌握本专业、本学科的最新科技知识,成为本行业的技术专家和学术带头人。
中级科技人员主要是更新知识和扩大知识面。结合本职工作学习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培养独立解决复杂技术问题的能力,熟悉本专业国内外的科技现状和发展趋势。


初级科技人员主要进行专业知识学习和实际技能锻炼,以提高岗位工作能力,掌握科技工作方法。
新从事科技工作的大中专毕业生,要进行见习期教育,主要熟悉本岗位的专业知识,进行基本技能训练,以取得初级技术岗位的上岗能力。企业要制定见习期培训规划,指定专人辅导,严格考核,使之在专业知识、基本技能、工作方法及工作态度方面得到全面提高。

三、企业继续教育的组织实施
7.国家经委、国家科委、中国科协组成企业继续教育协调小组,指导、协调企业继续教育工作。
国家经委负责组织、指导企业科技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制定有关政策、措施,推广先进经验,组织国内外学术交流和培训活动,重点抓好大、中型企业科技人员的培训工作,为全面提高科技人员素质服务。
国家科委负责指导全国自然科学科技人员继续教育工作,根据国家科技发展规划,提出科技人员继续教育的目标;会同有关部门制订政策;推广先进经验,为不断提高科技人员素质和创造力服务。
中国科协负责组织全国性学会、协会、研究会,积极开展对企业科技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协助工业部门制定继续教育规划,提出各学科领域继续教育内容,编写教材及组织国内外继续教育工作的学术交流,接受委托,对科技人员继续教育水平和成果进行评估。
8.国务院各产业(行业)部门对本系统企业科技人员继续教育统筹规划,制定行业继续教育有关规定、科技人员岗位职务规范;指导制订行业教学计划、大纲及考核办法;组织编写行业继续教育教材,发展电化教学;开辟国际学术交流和出国考察、进修渠道;办好培训基地,承担企业中较高层次的继续教育任务;检查、考核企业开展继续教育的情况。
9.各级经委、科委(科技干部局)、科协和企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企业继续教育的领导和指导,结合地区、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实施计划;逐步按行业建立相对集中的继续教育中心,并依靠各方面的力量,广开学路,采取多渠道、多层次、多种形式办学;促进企业、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和学术团体联合办学,建立生产、科研、教学相结合的协作关系。
10.企业由一名主要领导负责科技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并组织人事、教育、科技、科协等部门共同规划,由教育、科协等部门组织实施。有条件的大、中型企业可建立继续教育中心,或在现有培训基地内设立专门的继续教育机构。
11.经济管理干部学院、经济管理培训中心、科技进修学院、科技干部培训中心要承担企业科技人员继续教育任务,与企业建立长期人才培养协作关系。有条件的职工大学(职工业余大学)要把继续教育作为基本任务之一,在企业开展继续教育中发挥基地的作用。
12.发放继续教育证书、证明的办学单位,原则上按隶属关系由上级主管部门审查认定,科技人员的管理、使用部门要予以承认。

四、企业继续教育的政策、措施
13.企业科技人员继续教育工作,是企业经济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必须纳入企业的目标管理,纳入厂长任期目标,实行生产、技术、智力开发一起抓。继续教育工作成绩应作为考核经济部门、企业和厂长(经理)的重要条件之一,由企业主管部门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标准、办法。
14.企业中级以上技术职务的科技人员,一般每三年给予累计不少于三个月的脱产进修期,其它科技人员的学习时间,根据人才培养需要,由企业安排。大中型企业要逐步建立中级以上科技人员系统接受继续教育的制度。企业在编制生产、工作计划时,必须同时安排科技人员的进修计划。企业科技人员在规定的脱产进修期间待遇不变。
15.要加强对科技人员学习的管理和考核,考核办法要体现成人教育的特点,可采取继续教育学分、学时或证书制度,考核掌握本专业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的程度,重点考核学用成果。考核成绩作为聘任、晋升的必要条件之一,把培训、考核、使用结合起来。
16.培训经费除在规定的职工教育经费中开支外,各地要按照国发〔1985〕21号文件的规定执行,即“企业培训技术业务人员的费用,可摊入成本。为某个产品创优、技术开发、技术引进、技术改造项目服务的培训费用,包括出国培训费用,可在项目资金中开支。大型企业兴建的培训中心或城市、行业为中小企业服务兴建的培训中心,首先由自筹资金安排,还可以使用返回的折旧资金及地方机动财力予以适当补助”。
17.逐步建立企业高级人才培训制度。企业可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共同培养在职研究生;选送优秀中青年科技人员进修继续教育高级课程或出国进修;实行高级技术职务人员带助手制度。
18.全国重点建设项目,企业的技术引进、技术改造、产品开发项目,必须成建制地培养相关人员,并作为项目验收的条件之一。主管部门应制定办法,认真组织实施。
19.加强企业继续教育理论研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促进继续教育深入发展。
对继续教育成绩优异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和奖励。
20.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实行,各单位可结合实际,参照本规定制定具体实施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