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机械事故处理办法

时间:2024-06-26 10:14:55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552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机械事故处理办法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机械事故处理办法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令第170号


第一条 为了规范农牧业机械事故处理,维护农牧业机械安全生产秩序,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根据《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机械化促进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农牧业机械,是指用于农牧业生产及其产品初加工等相关活动的机械、设备。

本办法所称农牧业机械事故(以下简称农机事故),是指农牧业机械在作业或者转移等过程中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事件。

第三条 自治区行政区域内农机事故责任的认定和调解处理,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牧业机械化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机事故责任的认定和调解处理。具体工作由其所属的农牧业机械监理机构(以下简称农机监理机构)负责。

农牧业机械在道路上发生的交通事故,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处理;拖拉机在道路以外通行时发生的事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接到报案的,参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处理。农机事故造成公路及其附属设施损坏的,由交通主管部门依照公路法律、法规处理。

第五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农机事故处理工作的领导,完善农牧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体系,保障农机事故处理所需工作经费,建立健全农牧业机械安全生产责任制。

第六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农牧业机械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和知识的宣传教育。

农牧业生产经营组织、农牧业机械所有人应当对农牧业机械操作人员及相关人员进行农牧业机械安全使用教育,提高其安全意识。

第七条 自治区鼓励农牧业机械操作人员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和依法成立安全互助组织,提高农牧业机械安全操作水平。

第八条 农牧业机械操作人员作业前,应当对农牧业机械进行安全查验;作业时,应当遵守国务院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农牧业机械化主管部门制定的安全操作规程。

第九条 农机事故责任的认定和调解处理应当坚持以人为本和依法、公开、公正、便民、高效的原则。

第十条 根据农机事故造成的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将农机事故分为以下四类:

(一)轻微农机事故,是指造成1至2人轻伤,或者财产损失在1000元以下的农机事故;

(二)一般农机事故,是指造成1至2人重伤,或者3至9人轻伤,或者财产损失在1000元以上4万元以下的农机事故;

(三)重大农机事故,是指造成1至2人死亡,或者3至9人重伤,或者10人以上轻伤,或者财产损失在4万元以上的农机事故;

(四)特大农机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死亡,或者10人以上重伤的农机事故。

农机事故构成生产安全事故的,应当依照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调查处理并追究责任。

第十一条 在道路以外发生的农机事故,操作人员和现场其他人员应当立即停止作业或者停止农牧业机械的转移,保护现场,造成人员伤害的,应当向事故发生地农机监理机构报告;造成人员死亡的,还应当向事故发生地公安机关报告。造成人身伤害的,应当立即采取措施,抢救受伤人员。因抢救受伤人员变动现场的,应当标明位置。

接到报告的农机监理机构和公安机关应当立即派人赶赴现场进行勘验、检查,收集证据,组织抢救受伤人员,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秩序。

第十二条 农机事故处理人员勘查农机事故现场,应当拍摄农机事故影像资料、绘制农机事故现场图和制作现场勘查笔录。

农机事故现场图和现场勘查笔录应当由参加勘查的农机事故处理人员、当事人或者证人签名。当事人、证人拒绝签名或者无法签名以及无证人的,应当记录在案。

第十三条 发生重大、特大农机事故的,农机监理机构接到报案后,应当立即向上一级农机监理机构和同级人民政府报告;对发生特大农机事故的,还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逐级上报。

第十四条 农机事故处理人员处理农机事故时,应当佩戴统一标志,出示行政执法证件,文明执法,接受群众监督。农机事故勘察车辆应当在车身喷涂统一标识。

第十五条 农机事故处理人员发现当事人有饮酒或者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麻醉药品嫌疑的,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委托有检验资格的机构对当事人进行检验,并将检验结论书面告知当事人。

第十六条 农机事故造成人员死亡的,应当经急救、医疗人员确认,并由医疗机构出具死亡证明。尸体应当存放在殡葬服务单位或者有尸体存放条件的医疗机构。

第十七条 发生农机事故,当事人未及时报案,事后请求农机监理机构处理的,农机监理机构应当在3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经核查农机事故事实存在的,农机监理机构应当受理,并告知当事人;经核查无法证明农机事故事实存在,或者不属于农机监理机构管辖的,应当书面告知当事人,并说明理由。

第十八条 农机事故责任的认定和调解处理由事故发生地农机监理机构管辖。对管辖权有争议的,由共同的上一级农机监理机构指定管辖。指定管辖前,最先发现或者最先接到报案的农机监理机构应当先行救助受伤人员,进行现场前期处理。

第十九条 农机事故处理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回避,当事人有权申请回避:

(一)是农机事故当事人或者当事人、代理人的近亲属;

(二)与农机事故有利害关系;

(三)与农机事故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对农机事故公正处理的。

第二十条 农机事故当事人提出回避申请,应当说明理由,在农机事故认定书作出前提出。农机监理机构对当事人的回避申请,应当在申请提出的3个工作日内作出决定。农机事故处理人员的回避,应当由农机监理机构负责人决定;农机监理机构负责人的回避,应当由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牧业机械化主管部门决定。

对农机事故处理人员的回避作出决定前,农机事故处理人员不能停止对农机事故的处理。

第二十一条 农机监理机构应当根据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农机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确定当事人的责任:

(一)因一方当事人的过错导致农机事故的,该方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

(二)因两方或者两方以上当事人的过错导致农机事故的,根据各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农机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分别承担主要责任、同等责任和次要责任。

第二十二条 农机事故有下列情形的,其责任按照以下规定认定:

(一)当事人逃逸或者破坏、伪造、隐藏、毁灭证据,致使农机事故责任无法认定的,负全部责任;

(二)一方当事人有条件报案而未报案,或者未及时报案,致使农机事故责任无法认定的,该方当事人负全部责任;

(三)各方当事人都有条件报案而均未报案或者未及时报案,致使农机事故责任无法认定的,各方当事人负同等责任;

(四)接受农牧业机械驾驶、操作培训的人员,在教练员的指导下驾驶、操作农牧业机械发生农机事故的,教练员应当负主要责任或者全部责任;

(五)纵容、迫使他人违章驾驶、操作农牧业机械发生农机事故的,纵容、迫使者负主要责任;

(六)强行乘、爬、攀附农牧业机械造成自身伤亡的,强行乘、爬、攀附者负全部责任。

第二十三条 对经过现场勘验、检查的农机事故,农机监理机构应当根据农机事故现场勘验、检查的情况和当事人的行为在农机事故中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程度,依照法律、法规和本办法的规定以及农牧业机械安全操作规程,在10个工作日内制作完成农机事故认定书。

需要进行农牧业机械鉴定的,农机监理机构应当自收到农牧业机械鉴定机构出具的鉴定结论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制作农机事故认定书。

第二十四条 农机事故认定书应当载明农机事故的基本事实、成因和当事人的责任,并在制作完成农机事故认定书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送达当事人。

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当事人要求使用当地民族通用文字的,应当使用当地民族通用的文字制作农机事故认定书。

第二十五条 当事人对农机事故认定有异议的,可以自事故认定书送达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向上一级农机监理机构提出书面复核申请。复核申请应当载明复核请求及其理由和主要证据。

上一级农机监理机构应当自受理复核申请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作出复核结论。复核审查期间,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并经法院受理的,农机监理机构应当终止复核。

第二十六条 当事人对农机事故损害赔偿有争议,请求调解的,应当自收到事故认定书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向农机监理机构书面提出调解申请。

第二十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适用调解:

(一)当事人对农机事故认定有异议的;

(二)当事人拒绝在农机事故认定书上签字的;

(三)当事人不同意调解的。

第二十八条 农机事故损害赔偿调解应当由农机监理机构主持。当事人可以委托代理人参加调解。委托代理人应当出具由委托人签名或者盖章的授权委托书。授权委托书应当载明委托事项和权限。

农机监理机构应当与当事人约定调解的时间、地点,并于调解日的3日前通知当事人。调解参加人因故不能按期参加调解的,应当在调解日的1日前通知农机监理机构,请求变更调解时间。

第二十九条 农机监理机构调解农机事故损害赔偿,按照下列程序实施:

(一)告知农机事故各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

(二)听取各方当事人的请求;

(三)根据农机事故认定书认定的事实,确定当事人承担的损害赔偿责任;

(四)计算损害赔偿的数额,确定各方当事人各自承担的比例;

(五)确定赔偿履行方式和期限。

人身损害赔偿的标准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执行,财产损失的修复费用、折价赔偿费用按照实际价值或者评估机构的评估结论计算。

第三十条 调解达成协议的,农机监理机构应当制作调解书送交各方当事人。调解书经各方当事人共同签字后生效。

调解书应当载明下列内容:

(一)农机事故认定书认定的基本事实和损失情况;

(二)损害赔偿的项目和数额;

(三)各方的损害赔偿责任及比例;

(四)赔偿履行方式和期限;

(五)调解日期。

赔付款一般由当事人自行交接,当事人要求农机监理机构转交的,农机监理机构可以转交,并在调解书上附记。

调解达成协议后当事人反悔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三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农机监理机构应当终止调解,并书面通知当事人:

(一)调解未能达成协议的;

(二)调节期间一方当事人向人民法院起诉的;

(三)一方当事人无正当理由不参加调解的;

(四)一方当事人在调解过程中退出调解的。

第三十二条 同种类农牧业机械多次发生同一类型农机事故的,农机监理机构应当对事故成因进行分析,发现农牧业机械存在设计、制造等缺陷,可能对人身财产安全造成损害的,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农牧业机械鉴定机构进行鉴定,并根据鉴定结果依法报告有关部门及时处理。

农机监理机构应当定期将农机事故统计情况及说明材料报送上一级农机监理机构并抄送同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第三十三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牧业机械化主管部门或者农机监理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接到农机事故报案后,未及时采取措施,延误事故处理的;

(二)迟报、漏报、谎报农机事故的;

(三)在农机事故处理过程中有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行为的。

第三十四条 农机事故认定书、调解书的格式由自治区农机监理机构统一制定。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自2010年4月1日起施行。自治区人民政府1999年12月9日发布的《内蒙古自治区农业机械事故处理规定》(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令第101号)同时废止。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1年三夏农机跨区作业工作的通知

农业部办公厅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1年三夏农机跨区作业工作的通知

农办机〔2011〕3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农机管理局(办公室),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农机局:

  “三夏”生产即将全面展开。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2011年全国粮食稳定增产行动的意见,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切实做好今年“三夏”农机跨区作业,努力夺取夏粮丰产丰收和全年农业有个好收成,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明确工作目标,加强组织领导

  2011年“三夏”农机跨区作业的工作目标:一是机具投入总量进一步增加。投入“三夏”生产的稻麦联合收割机达到49万台,比上年增加2万台;跨区作业的联合收割机稳定在31万台以上。二是机械化作业水平进一步提高。力争夏收小麦的机收水平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达到88%左右;玉米机播水平提高1个百分点,达到77%左右;跨区机耕、机播水平有新的突破。三是跨区作业秩序进一步优化。保持重点区域的机具供需平衡,保持农机手的收益平稳增长,防止出现作业价格大涨大落,防止出现柴油供应短缺。各地要紧紧围绕上述工作目标,将做好“三夏”农机跨区作业作为当前农机化系统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的大事要事来抓,结合本地实际,制订周密的工作方案,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狠抓落实,高质量高速度完成抢收、抢种等各项“三夏”机械化作业任务。

  二、加强信息引导,做好进度统计

  各地要加强对农机跨区作业市场的调查研究,做好机具供需、麦收进度、作业价格等市场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发布工作,充分利用好中国农业机械化信息网“农机跨区作业服务直通车”系统,及时为广大农民、农机手和农机企业免费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引导机具有序流动作业。要合理确定当地麦收机具的投入规模,既要满足小麦抢收的需要,又要提高机具的利用率,防止“机械扎堆无活干、麦地空闲无机用”的情况发生。各小麦主产区要贯彻落实《农业机械化生产信息报送制度》,在“三夏”期间继续执行小麦跨区机收进度日报制度,按时向我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上报最新的作业进度和工作动态。要加强农机化生产信息统计工作,力争上报信息准确、及时、全面,为农机跨区作业市场宏观调控提供科学依据。

  三、培育市场主体,提高组织化程度

  各地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作业公司、农机协会等服务组织参加跨区作业,发挥其市场信息灵、组织能力强、服务质量好等特点,大力推广订单作业、承包作业、“一条龙作业”和“场县共建”等服务方式,提高作业效率,降低作业成本。要将发放农机跨区作业证作为强化跨区作业市场组织引导的重要手段,严格发放程序,做好发放记录,逐级登记备案。对于没有明确作业地点和作业任务,盲目外出的机具,要加强管理,鼓励就近加入参加跨区作业队。派机方和引机方要签订作业合同,形成“作业区域清晰、服务半径适度、服务对象牢固、作业收益稳定、机具转移顺畅”的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农机跨区作业能手、全国农机社会化服务示范点和示范组织的品牌效应,着力打造一批明星服务队、服务标兵,提高跨区作业品牌化水平。组织跨区作业队采取包、帮、扶措施,为军、烈、孤、困、寡和打工等“六户”实行优先、优质、优惠的“三优”作业服务。

  四、加强技术服务,提高作业质量

  各地要组织农机技术人员深入乡村和生产一线,积极开展机械保养维修、操作技能、安全生产等知识培训和巡回指导,确保机具和机手以良好状态投入跨区作业。要贯彻实施《“三夏”农机作业技术要点》,大力推进农机农艺融合,积极推广应用保护性耕作、机械深松、免耕播种、秸秆还田、节水灌溉、高效施药等节本增效新技术、新机具。要大力宣传农机作业质量标准,加强作业质量监督,切实提高夏收、夏种机械化作业质量。进一步做好“三夏”期间的农机产品质量、维修质量、售后服务质量的投诉受理和调解处理,加强农机安全监督管理,维护正常的农机作业秩序。要高度重视跨区作业可能引起的病虫害传播,指导农机手转场运输前清理机身和谷仓,减少病虫害随机迁移的概率。

  五、加强部门配合,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各地农机化主管部门要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建立起责任明确、部门配合、指挥有力的组织管理体系。一是与发展改革、商务部门和石油石化企业加强协调,增加重要农时季节和用油集中地区的资源调度,通过增加乡镇加油站网点数量,推广发放“优先优惠IC加油卡”,出动“田间流动加油车”等各种便民措施,保障“三夏”大忙季节的农机用油供应和价格秩序。二是与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密切配合,对重点地区、重点路段加强管理,严格查处无牌行驶、无证驾驶和拖拉机载人等违法行为,维护道路交通秩序,打击随意上路拦截机车的行为。三是与公路交通部门沟通协调,贯彻落实《收费公路管理条例》相关规定,保证跨区作业机具免费通行,顺利转移。四是与农机生产企业加强协调,督促企业履行农机产品“三包”服务承诺,及时协调处理产品质量投诉,提高机械质量和服务水平。“三夏”大忙期间,各小麦主产省和重点县市农机化管理部门要设立和公布24小时热线电话,专人值班,切实做好咨询服务和应急值守工作。

  六、加强新闻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要加强与新闻媒体合作,认真组织策划“三夏”时期的农机化宣传报道。要重点报道农机化系统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和农机跨区作业的突出成效,大力宣传农业机械化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防灾抗灾能力,保障粮食丰产丰收,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和贡献,积极宣传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农机化、支持农机化的典型事迹。要提前做好新闻策划,挖掘新闻题材,培育宣传亮点,努力做到“报纸上有文字,广播上有声音,电视上有图像”,为跨区作业的开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要及时总结“三夏”小麦跨区机收的成效和经验,推动跨区机收向“双抢”和“三秋”生产延伸,向跨区机播、机耕等领域拓展。

                                       农业部办公厅

                                     二〇一一年五月十二日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关于吉林省分行《关于粮食收购贷款管理有关问题的请示》的批复

中国人民发展银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关于吉林省分行《关于粮食收购贷款管理有关问题的请示》的批复
中国人民发展银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吉林省分行:
现对你行《关于粮食收购贷款管理有关问题的请示》(吉农发行字[1998]130号)批复如下:
一、关于贷款约期问题。按照总行《关于粮棉油收购贷款期限利率有关政策问题的通知》(农发行字[1998]263号)规定:粮棉油贷款期限要和库存期限保持一致,即贷款到期后,相应的库存粮棉油商品尚未销售,或虽已调销而货款在正常结算期内,尚未回笼归行的,企业可以向农发行? 昵胝蛊冢┓⑿猩蟛橥夂螅羁烧蛊谥亮该抻蜕唐废鄢鋈ピ偈栈卮睢4钫蛊谄谙藜由显谙薮锏叫碌睦势谙薜荡问保罾葱碌钠谙薜荡卫始剖铡R虼耍蛏贤饽阈幸饧诤耸悼獯妗⑷酚形镒时Vさ那榭鱿拢砂炖砹酱我陨险蛊冢喙厥中瓯福苊庥纱
朔⑸镁婪住? 二、关于粮食调销费用问题。按照总行《关于建立粮油贷款封闭运行管理台账的通知》(农发行字[1998]197号)和《关于进一步完善粮油贷款管理月报制度的紧急通知》(农发行字[1998]198号)的有关规定,对粮油调入企业发放的调销贷款,包括调销价款和必要费用两部分(必要费用指? 飨赣退匦璧陌拔铩⒊蛋迩胺延煤驮朔?。但对中央专储粮移库、出口等确需调出方企业代垫调销必要费用的,总行和国家有关部门将在有关的文件中予以明确,避免调出、调入双方企业都申请同一内容的调销费用。
三、关于粮食损耗入账问题。在登记《粮油收购台账》(台账一)时,原则上应按照收购的粮食折成安全水后所形成的库存数量进行登记,如果折算后台账登记数量与企业有误差(商品值一致),可根据实际情况月底进行调整《粮油库存台账》(台账五),在上报《粮油贷款管理月报表》时
要附加说明;对粮食保管过程中的自然损耗和超自然损耗部分,原则上可根据实际情况适时登记调整《粮油库存台账》(台账五)和《粮油企业挤占挪用台账》(台账七),即在核减粮油库存数量和库存值(以红字登记)的同时,增加当期不合理占用贷款,并在上报《粮油贷款管理月报表》时附
加说明。对这部分不合理占用贷款,要按有关信贷管理政策规定进行管理。



1998年8月11日